万峰林自由行:鲁尔德国工业区,鲁尔工业区二战后衰落的主要原因
万峰林自由行:鲁尔德国工业区
鲁尔区位于德国中西部的北莱茵-威斯特法伦省,总面积为4432平方公里。著名的莱茵河的三条支流——鲁尔河、埃姆谢尔河和利佩河从南到北穿过该地区。虽然鲁尔并不是一个行政和政治上独立的单位,但自1920年开始,鲁尔就成立了一个协会组织,成为现在地区管理委员会的前身,负责地区发展。到1999年,鲁尔区的人口达538万。
曾经,德国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。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辉煌后,随着传统产业的衰落,比如煤矿的关闭和冶炼厂的停业,许多工人失业,鲁尔工业区曾一度陷入低谷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,鲁尔开始面临产业转型、重振雄风的挑战。如今,高科技、江海联运与旅游文化产业已取代传统的钢铁冶金产业,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引擎。尽管鲁尔区的城市相较于南方的城市显得稍显贵族,鲁尔区在德国经济和文化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鲁尔区有一座城市,被称为德国“外国人的首都”,这里就是土耳其人的聚居地——杜伊斯堡。作为典型的鲁尔贵族代表,杜伊斯堡因其钢铁与煤炭等传统产业而知名,但同时高失业率、酗酒问题及城市环境不佳也令人担忧。此外,许多土耳其移民之中,有人在德国生活了超过20年,却几乎不会说德语。
鲁尔区还有一些隐藏在群山中的城市,例如伍珀塔尔和索林根。伍珀塔尔以其德国唯一的悬挂式列车著称,连接着这座城市的三个市区。尽管不久前该地区发生过一起致命事故,但伍珀塔尔依然是旅游者的好去处。值得注意的是,周末恩格斯纪念馆并不开放。
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
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:
- 单一的生产结构。
- 能源使用方式的变化,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普及,煤炭的能源地位逐渐降低。
- 钢铁生产中煤炭消耗量的减少。
- 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市场需求的降低,导致钢铁产业的衰落。
20世纪60年代,鲁尔区开始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规划,主要通过引入铁矿石、优化工业布局,以及建设密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来维持经济发展。大规模的环境治理和植树造林使得重工业区的污染情况得以改善,鲁尔区如今已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地区。
鲁尔工业区的转型与发展
鲁尔区的工业曾是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,也在战后经济复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,曾占全国工业产值的40%。然而,随着经济结构的老化和失业问题的严重化,鲁尔区于80年代末开始实施全面的区域整治工作,主要措施包括:
- 改造传统产业,完善基础设施。
- 吸引投资和技术,扶持新兴产业。
- 根据当地条件,推动产业结构多样化。
经过努力,鲁尔区逐步由“煤钢中心”转变为新经济区,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实现了协调发展,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鲁尔工业区二战后衰落的主要原因
鲁尔区的发展与衰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其主要原因包括:
- 生产结构单一,严重依赖煤炭和钢铁。
- 煤炭能源地位的逐渐下降,导致市场需求减少。
- 全球钢铁市场的竞争加剧,表现为市场需求量的下降。
- 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市场冲击。
鲁尔区自20世纪60年代起实施的综合整治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的调整、工业布局的优化、交通建设的加强、科技发展的推动以及环境美化等方面。通过治理工业污染,这个地区如今已成为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区域。